
张佳宁
教授/博士生导师
联系电话:84723619
通讯地址:辽宁省大连市大连海事大学机电楼514
电子邮箱:zhangjianing@dlmu.edu.cn
教育背景
1987.9 — 1990.7 大连理工大学 船舶流体力学专业 工学硕士
1983.9 — 1987.7 大连理工大学 船舶设计与制造专业 工学学士
工作履历
2011.5 — 至今 大连海事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系 教授/博导 (曾担任系主任、 专业负责人、学科负责人)
1993.10 — 2011.5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 船舶设计研究所 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开发室 主任
1990.9 — 1993.10 大连造船新厂 船舶电算中心 总体性能室 工程师
研究领域
船舶总体性能设计;船舶流体力学;绿色船舶设计技术
讲授课程
[1] 船舶静力学,本科生
[2]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导论,本科生
[3] 新船型开发设计技术,硕士研究生
[4] 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实验技术, 博士研究生
科研项目
[1]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,高技术船舶专项(2019-360),基准船型多工况精细流场测试 技术研究,2020.1-2022.12,子专题负责
[2]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,高技术船舶专项(2018-473),深远海多功能救助船工程开发与专 用救助装备研制,2019.1-2021.12,子专题负责
[3]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,高技术船舶专项(2017-614),中高冰极极地船舶航行性能与 结构安全性预报技术研究,2018.1-2020.12,子专题负责
[4]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,IMO 最小装机功率对新船能效设计指数基线的影响研究, 2016.1-2018.12,主持
[5] 国家科技部,国际合作科研专项,2013DFA80760,大型铝合金三体高速船方案设计 关键技术联合研发,2013.1-2015.12,主持
[6] 国家科技部863项目,2012AA112602,大型铝合金远洋快速反应支持船关键技术研 究,2012.1-2015.09,主持
[7]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,2022YFC2805201,仿蝠鲼多模态行为新概念水动力设计研究,2022.11-2026.10,子课题负责
[8] 辽宁省科技厅,新型铝合金海洋工程供应船关键技术开发,2013.01-2015.12,主持
[9] 大连市科技局,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,2011.01-2013.12,主持
[10]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,高速艇运动控制研究,2021.04-2023.12,主持
[11] 工信部,绿色生态环保船工程顶层研究,2021.04-2023.06
[12]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,极地运输船冰区操作能力和操作限制研究,2023-2025,主持
[13]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,典型油船的流体结构CAE应用验证,2023-2024,主持
[14] 中远海运集团科研,高海况船舶航行性能数值和试验技术研究-第二代稳性衡准评估技术开发,2023-2025,主持
[15] 大连市揭榜挂帅技术攻关项目,全球最大甲醇双燃料2.4万箱级集装箱船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,2023-2026
[16]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,试验船典型舱室智能布局优化设计研究,2022-2024,主持
[17]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,智能航行器运动模型开发,2023-2024,主持
[18] 其他科研项目: -20000TEU 级集装箱船型线方案论证技术开发
-无压载水船型方案技术开发
-梯型油船耐波性计算技术开发
-浮式平台法规适用性及应急方案研究
-船舶阻力及快速性估算软件开发
-大型铝合金三体高速船操纵性试验
-船舶载重量精细化计算分析处理系统开发
-超大型VLCC螺旋桨数据论证及计算分析
-超大型油船与散货船船桨相互作用计算研究
1990 年-2011 年,张佳宁在大连船舶重工集团长期从事船舶设计、新产品开 发和船舶与海洋工程新设计技术研发工作,所从事的船舶设计和船舶新产品开发 领域:原油船、成品油船、集装箱船、散货船、矿砂船、化学品船、多用途船、 滚装船、汽车滚装船、客船、大型液化天然气船(LNG)、冰区加强船等船型。在国内最先设计了 15 万吨油船、15 万吨散货船等高技术等船舶,率先开发设计 了国内第一艘 11 万吨成品油船、30 万吨超大型原油船。主持研发的 18 万吨散 货船的技术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;主持开发了 31 万吨 VLOC, 完成了超大型矿砂船在关键;负责开发了满足 EEDI 新一代的 32 万吨原油船;主持开发的8.15 万吨散货船、 2.4 万吨多用途船、4300 箱集装箱船、平板式舱壁的11 万吨成品 /原油船。在此期间负责完成的国家工信部、科技部等科研项目:
(1) 5000 辆汽车滚装船技术开发研究关键技术;
(2) 不锈钢舱化学品船技术开发;
(3) 第四代化学品船技术开发研究;
(4) 大型油船系列优化研究;
(5) 阿芙拉型原油船标准型优化研究;
(6) 12300 吨滚装船技术开发研究;
(7) 超大型螺旋桨自主设计等等。
学术论文 (通讯作者/第一作者)
[1] Straight self-propulsion control investigations of waterjet-propelled trimaran in waves using advanced CFD approach integrated with cascade controller, Ocean Engineering, 2025, 321: 120312. (JCR Q1)
[2] An adaptive NMPC for ROVs trajectory tracking with environmental disturbances and model uncertainties. Brodogradnja, 2025, 76(1), 76106. (JCR Q1)
[3] Numerical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hydrofoil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considering near-free surface. Brodogradnja, 2025, 76(1), 76108. (JCR Q1)
[4] A review of research progress on cables and towed objects of the ocean engineering towing system.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, 2025, 13(2):257. (JCR Q1)
[5] Numerical research on hull-propeller-rudder-ice interaction of full-scale polar transport ship in brash ice channel.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. 2025; 13(1):145. (JCR Q1)
[6] Predefined-time global recursive sliding mode control for trajectory tracking of unmanned surface vehicles with disturbances uncertainties. Ocean Engineering, 2024, 313, 119408. (JCR Q1)
[7] Mechanism of speed loss reduction and propulsion efficiency improvement of onr tumblehome with active-controlled stern flaps in resonance waves.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, 2024, 12(5), 822. (JCR Q1)
[8] Turning and zigzag maneuverability investigations on a waterjet-propelled trimaran in calm and wavy water using a direct CFD approach, Ocean Engineering, 2023, 286: 115511 (JCR Q1)
[9] Active longitudinal motion control research of waterjet-propelled trimaran in random waves using direct CFD approach integrated with auto-control algorithm, Ocean Engineering, 2023, 286:115586 (JCR Q1)
[10] Nonstationary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forecasting with a hybrid VMD-CNN model. Ocean Engineering, 2023, 285, 115338. (JCR Q1)
[11] CFD-DEM based full-scale ship-ice interaction research under FSICR ice condition in restricted brash ice channel. Cold 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, 2022, 194:103454. (JCR Q1)
[12] A comparative investigation of fixed and free-running CFD self-propulsion models on a waterjet-propelled trimaran. Ocean Engineering, 2021, 232:109081. (JCR Q1)
[13] A practical direct URANS CFD approach for the speed loss and propuls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short-crested irregular head waves. Ocean Engineering, 2021, 219:108287. (JCR Q1)
[14] Stern flap-waterjet-hull interactions and mechanism: a case of waterjet-propelled trimaran with stern flap. Journal of Offshore Mechanics and Arctic Engineering, 2020, 142(2): 021203.
[15]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the assessment of waterjet propulsion performance: a case of waterjet-propelled trimaran. Polish Maritime Research, 2019, 26(4), 27-38.
[16] A potential flow theory and boundary layer theory based hybrid method for waterjet propulsion.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, 2019, 7(4), 113.
[17] 船舶数字碎冰场构建与冰阻力计算方法研究. 船舶力学, 2021, 25(07):879-890.
[18] 三体船压力跃变的喷水推进推力数值方法.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, 2019, 40(09):1582- 1588.
[19] 基于风险最小化思想的油船分舱设计研究. 中国造船, 2016, 57(01):186-192.
[20] 14000 kW救助船恶劣海况下失速系数数值研究. 船舶工程, 2021, 43(09):43-49.
[21] 二维离散方法破冰船层冰破冰阻力数值预报. 舰船科学技术, 2020, 42(17):42-48.
[22] 基于离散元方法的极地浮碎冰区船舶冰阻力.船舶工程, 2020, 42(01):35-41.
[23] 宽带随机载荷下船舶结构的两种疲劳直接计算方法.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, 2018, 44(01):41-47.
[24] 半滑行航态下三体船布局对附加质量的影响数值研究.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, 2017, 43(4):1-6.
[25] 基于阻力数值模拟的三体船侧体布置优化.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, 2015, 41(03):15-18.
[26] 基于正交法的三体船侧体构型与布局优化研究.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(交通科学与工程 版), 2015(4):747-750.
[27] 快艇船尾压浪板对快艇水动力性能的影响.中国水运(下半月), 2015, 15(07):9-10.
[28] 砰击载荷对大型铝合金船舶结构强度的影响.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, 2014, 40(01):45- 48.
[29] 三种典型高速船静水航行性能对比.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, 2013, 39(3): 1-4.
[30] Numerical research on the added mass of trimaran from transition state to semi-planing state based on the boundary element method. ISOPE2017, 2017: 984-989.
[31] Multi-objective optimization method in the main dimensions of high performance ship based on current EEDI. ISOPE2016, 2016: 851-856.
[32] 基于规则波的KCS船舶阻力与最小主机功率分析. 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文集, 2018:259-265.
[33] 大型铝合金高速船舶在波浪中的运动响应与载荷预报研究. 2015船舶水动力学学术会议, 80-86.
软著专利
[1] 发明专利:一种疏导高速船甲板上浪的弧形船艏型线结构,专利号ZL201310156279.8
[2] 发明专利:一种过驳平台用旋转装置,专利号ZL201910233183.4
[3] 发明专利:一种高速滑行艇的低阻桅杆,专利号ZL20191075939.4
[4] 发明专利:一种设置在高速双体船上的双层防溅条结构,专利号ZL201910176572.8
[5] 发明专利:一种高速破浪箭型鼻艏,专利号ZL201910183136.3
[6] 软件著作权:喷水推进船舶阻力与推力计算软件V1.0,登记号2019SR0215282
[7] 软件著作权:极地冰区船舶层冰阻力经验方法计算软件V1.0,登记号2019SR01138748
获奖荣誉及学术兼职
[1] 2018‐2022 教育部海洋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
[2] 教育部船舶与海洋工程一流专业建设专业负责人
[3] 国家海洋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船舶理论与实验分技术委员会委员
[4] 《船舶力学》学术委员会委员
[5] 船舶工程学会标准化委员会委员
[6] 国防科技工业百名优秀博士、硕士
[7] 辽宁省“百千万人才工程”百层次人选
[8] 辽宁省高层次科技专家库专家
[9] 大连市巾帼文明标兵
[10] 科技部科技奖评审专家、辽宁省科技厅科技评审专家